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初中物理满分学霸教你:5种方法解决电路简化问

来源:中学理科园地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3-0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本质在线丨Always Online丨敬请关注 01 “拆除法”突破短路障碍 短路往往是因开关闭合后,使用电器(或电阻)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而造成的,初学者难以识别。 图1即为常见的短路模型


本质在线丨Always Online丨敬请关注

01

“拆除法”突破短路障碍

短路往往是因开关闭合后,使用电器(或电阻)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而造成的,初学者难以识别。

图1即为常见的短路模型。一根导线直接接在用电器的两端,电阻R被短路。既然电阻R上没有电流通过,故可将电阻从电路中“拆除”,拆除后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。


图1


图2

02

“分断法”突破滑动变阻器的障碍

较复杂的电路图中,常通过移动变阻器上的滑片来改变自身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,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,从而影响我们对电路作出明确的判断。

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路的一般情况如图3所示。

若如图4示的接法,同学们就难以判断。

此时可将滑动变阻器看作是在滑片P处“断开”,把其分成AP和PB两个部分,即等效成图5的电路,其中PB部分被短路。当P从左至右滑动时,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AP部分逐渐变大;反之,AP部分逐渐变小。


图3


图4

图5

03

突破电压表的障碍

1. “滑移法”确定测量对象

所谓“滑移法”就是把电压表正、负接线柱的两根引线顺着导线滑动至某用电器(或电阻)的两端,从而确定测量对象的方法,但是滑动引线时不可绕过用电器和电源(可绕电流表)。

如图6,用“滑移法”将电压表的下端滑至电阻R1左端,不难确定,电压表测量的是R1和R2两端的总电压;将电压表的上端移至R3右端,也可确定电压表测量的是R3两端电压,同时也测的是电源电压。

2. “用拆除法”确定电流路径

因为电压表的理想内阻无穷大,通过它的电流为零,可将其从电路中“拆除”,即使电压表两端断开,来判断电流路径。如图6所示,用“拆除法”不难确定,R1和R2串联,再与R3并联。


图6

04

“去掉法”突破电流表的障碍

由于电流表的存在,对于弄清电流路径,简化电路存在障碍。

因电流表的理想内阻为零,故可采用“去掉法”排除其障碍,即将电流表从电路中“去掉”,并将连接电流表的两个接线头连接起来。

如图7,去掉电流表后得到的等效电路如图8所示。这样就可以很清楚地看清电路的结构了。


图7


图8

05

“等效电路法”突破简化电路障碍

电路图简化以后,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用电器之间的串、并联关系;分辨出电流表、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一部分电路的电流值和电压值,从而有利于我们解题。简化电路图,除了用到上述方法外,还可以综合运用“等效电路法”。

“等效电路法”,即在电路中,不论导线有多长,只要其间没有电源、电压表、用电器等,均可以将其看成是同一个点,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,画出简化了的等效电路图。

如图7所示的电路,先用“去掉法”去掉电流表,得到图8。

A、C其实是同一个点,B、D其实也是同一个点,也就是说,电阻R1、R2、R3连接在公共的A、D之间,三个电阻是并联连接的,可简化成图9。

同时,不难看出电流表A1测量的是流过R3和R2的总电流,电流表A2测量的是流过R1和R2的总电流,如图10所示。




文章来源:《中学理科园地》 网址: http://www.zxlkyd.cn/zonghexinwen/2021/0309/789.html



上一篇:初中数学:必考知识点汇总,历届中考都会出现
下一篇:680中考状元:初中2年,“啃透”这公式,中考物

中学理科园地投稿 | 中学理科园地编辑部| 中学理科园地版面费 | 中学理科园地论文发表 | 中学理科园地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中学理科园地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